“春困秋乏夏打盹,睡不醒的冬三月”。入秋后人们往往会出现一种疲劳感,其现象称之为“秋乏”,会降低驾驶人的反应和应变能力,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。“秋乏”与“春困”、“夏疲”一样影响安全行车,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。今天就来聊一些秋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。
春困秋乏夏打盹,劳逸结合驱秋乏
进入秋季以后,天气转凉,日照时间逐渐缩短,人体的各系统也相应地发生的变化,在行车过程中很容易犯困,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“秋乏”。
只要我们加强营养,注意劳逸结合,保持休息和充足的睡眠,平时加强锻炼就能减轻寒来暑往气候对身体的影响。另外,为了保证行车安全,连续行车4小时,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。
做好车辆维护,应对恶劣天气
在经过酷热的夏季运行后,制动液以及润滑油脂等技术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。因此做好对车辆的全方位检查、维护十分必要,确保车辆安全运转。
同时,为应对秋季降雨、大雾、大风等恶劣天气,保证行车安全,应及时检查车辆雨刮器、灯光、制动灯设备,保障正常运行。
秋雨路滑事故多,低速观望防侧滑
秋天,秋雨连绵,雨后路面形成一层薄泥,车轮与路面的磨擦系数减弱,这是影响行车安全的一大障碍,也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因此,驾驶人员在秋雨路滑情况下,行车要多注意多观望。既不要空档滑行,又不可尾随前车过近,以中速行车为好,当车辆发生侧滑的时候,应采用“点刹”的操作方法,同时将方向朝侧滑的方向转方向,使侧滑的车辆得到控制,禁止踩制动和急刹车。
同时,在坡道、变道和路面复杂的情况下,注意横滑和滑坡现象。
秋季多雾易追尾,正确选灯勿急刹
秋季多雾,雾天能见度降低,影响驾驶员的观察和判断,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,因此,雾天开车要正确使用灯光,开启雾灯与示廓灯,忌开远光灯,远光灯的设计是大面积照射,容易在雾里造成散射,开启远光灯会在驾驶人眼前造成散射光团,一片雪白,反而看不清前方。保持安全跟车距离,不要急刹车,勤按喇叭,让其他车辆知道自己的位置。
黄昏时段需谨慎,减速慢行细观察
秋冬交替季节,天黑得早,天昏地暗对驾驶人的视线有很大影响。驾驶员对距离和速度的判断能力会有所下降,特别是城郊结合部,行人、非机动车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,常常会因往家赶等因素而出现横穿公路、突然转弯等现象,险象环生,这就要求驾驶员都加倍小心,控制好车速,提前预防,确保行车安全。
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